科技强国、创新筑梦——2023年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第四届科技文化节圆满落幕
为了让学生了解科技、接触科技、探索科技、热爱科技,南宁市第三中学近日开展“科技强国、创新筑梦”为主题的第四届科技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是南宁市第三中学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学校开展了具有学科特色科技文化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技体验和文化交流。
南宁市第三中学荣幸邀请到南宁市航空模型运动协会在开幕式上进行了“航向天空、创想可能”航空航天表演,为同学们展示了航空火箭发射+伞降、无人机集群编舞、集体电动自由飞、歼十战机编队拉烟飞行、无人机足球、歼十五战机编队飞行、无人机三角翼编队牵国旗飞行。同学们通过观看表演,感受到了航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开幕式结束后,同学们热情地加入到了各个活动项目中,活动项目涵盖了气象、航天、北斗、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信息、通技和美术等多个领域。
首先是南宁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把脉风云”气象科技体验项目。同学们通过参观体验气象监测、人工降雨等装置,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气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通过亲自操作,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气象科技的应用和意义。
接下来是北斗系统的航天北斗科技课堂“北斗监测、精准监控”。同学们在专业讲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他们深入了解了北斗系统在交通、农业、环境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语文组开展了“语春夏秋冬、文风霜雨雪”气象语文知识有奖问答活动,通过答题竞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对气象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水平,还增加了他们对气象科学的了解。
英语组则结合STEM教育,举办了《遥感地球美丽家园》专题讲座。同学们通过学习英语和探索地球遥感技术,了解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跨学科能力和全球视野。
物理组组织了空气炮威力“击中你的小心心”竞赛,同学们通过制作空气炮并进行威力测试竞赛,学习了气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化学组展示了人造“雪花”的制作过程,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化学反应的神奇和美妙,实现了“冷暖阴晴,都要与你分享”的天气瓶制作。通过化学老师的指导,同学们都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天气瓶,同时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生物组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细胞显微模型制作大赛,观察校园植物、感受自然变化的校园四季植物之旅,以及生物材料创意绘画大赛。同学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了解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组组织了“古韵风云,时光天文——古代气象仪器模型之旅”的古代气象仪器模型制作活动,同学们通过制作气象仪器模型,了解了古代人对天气的观测和预测方法。这不仅扩展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政治组举办了主题模拟提案大赛:“我为“双碳”献一策——模拟政协提案优秀作品展”。同学们通过模拟提案的方式,探讨了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思路。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地理组开展了“阴晴冷暖、气象万千”看云识天气作品创作活动,同学们通过观察云的形态和变化,学习了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地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体育组推出了“无线可能、测向万千”无线电测向知气象项目,同学们通过使用无线电测向仪器,学习了测量气象因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同学们的体育水平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信息组举办了“智慧气象站创意设计”竞赛,同学们通过设计智能气象应用软件和设备,展示了他们对气象科技的理解和创新。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力。
通技组开展了“自制风能装置”的制作活动,同学们通过设计和制作风能装置,了解了风能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深同学们对通用技术的认识和掌握。
美术组举办了“方寸风云——气象站标志设计作品展”活动,同学们通过创作气象标志,展示了他们对气象科学的理解和创意,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最后,南宁市第三中学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活动——“创意设计、智造未来”和气象播报体验“我是气象播报员”环节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科技成果和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同学们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模拟气象播报,展示了他们在科技创新和气象知识方面的成果和努力。同时还到南宁市气象局进行了学习,了解了气象科技、气象分析、气象预报等知识,并进行了气象播报视频录制。
通过这次高中科技文化节的举办,同学们不仅增加了对科技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相信这次活动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科技文化节,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精彩的科技体验和文化交流。
图片:校园电视台侯力文、黄新铭、吕秉宸、杨万宸、
各学科组、气象局
文字:吴承聪